2019-11-13
收視中國1137期
(全文約6435字,閱讀需12分鐘)
無論是電視還是互聯網,走紅的綜藝節目類型一茬接著一茬,在經歷了如《中餐廳》一般的體驗式節目、《上新了故宮》一般的文化類綜藝和《偶像練習生》一般的養成系選秀的“霸屏”后,綜藝市場迎來了又一波走紅的節目類型——觀察類綜藝。
2018年下半年起,《我家那小子》《心動的信號》以及《妻子的浪漫旅行》等觀察類綜藝節目率先試水,2019年開年,在《我家那閨女》開播后不久,《女兒們的戀愛》《戀夢空間》《遇見你真好》等觀察類綜藝節目也相繼推出。與此前流行的以《爸爸去哪兒》和《奔跑吧兄弟》為代表的主題鮮明、游戲規則明確、沖突懸念強烈的戶外真人秀形成鮮明的對比,觀察類綜藝注重的是觀看、審視和體驗。
本文梳理了觀察類綜藝節目的發展脈絡,并對近期電視觀察類綜藝節目的收視進行了重點分析,以期對業界有所借鑒。
一、觀察類綜藝節目發展脈絡
“觀察類”綜藝節目的形態并不是中國首創,日本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至今屹立不倒的老牌節目《改變人生的一分鐘深刻佳話》,而韓國從2013年《我獨自生活》開播以來,《我們結婚了》《同床異夢》《心臟信號》等觀察類綜藝便不斷地帶來收視驚喜,可以說,節目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模式,即第一現場真人秀(秀)+第二現場演播室(評)。中國觀察類綜藝節目的興起,固然受到了二位“前輩”的部分影響,但筆者認為更多的是內需召喚:觀眾厭倦了扎堆的選秀和戶外競技,厭倦了快節奏,厭倦了無止境的“秀”,這種口味的“反叛”為節奏適中、風格自然、以新鮮感和共鳴感為主打的慢綜藝類節目提供了萌發的契機。
我國的第一檔觀察類綜藝是什么,這其實很難界定,當綜藝市場開始呼喚“真實”和“自然”時,許多綜藝就已經天然帶上了“觀察”的意味。嘉賓被放置在一個遠離人為干擾、或至少標榜遠離干擾的環境中,攝像機全方位多角度紀實跟拍他們的生活狀態和關系網,而觀眾負責發掘這些視頻素材里的“意義”,或者觀照自我,或者憧憬,或者什么都不想只是跟著快樂??梢哉f自然狀態下的觀察對象(嘉賓)通過感官或借助工具的詳細描述(鏡頭記錄)、提煉、分析和說明(觀眾感受)形成了觀察類綜藝節目的雛形?!断蛲纳睢贰队H愛的客?!泛汀缎腋H刈唷返裙澞烤捅徽J為是較早能昭示觀察類綜藝節目的某種文化認同基礎的觀察類綜藝節目。
這一代的觀察類綜藝盡管有后期剪輯和花字特效為線索提示,觀眾在觀察期間的思考相對自由。這種散漫固然別有一番悠閑的魅力,卻難以長時間占有觀眾的注意力,甚至過分的“代入感”可能干擾觀眾的認知,讓觀察變得毫無意義。由此,更加有目的、有計劃、有觀點的2.0版本誕生,從而開啟了觀察類綜藝的“雙層敘事模式”:演播室中,一部分嘉賓作為觀察員根據攝像機的“詳細描述”分析和評論被觀察者,他們就相當于第一敘述人;而第一敘述人眼中口中的另一部分嘉賓則作為第二敘述人在預設的條件和范圍內活動,提供原始的觀察素材;觀眾則將他們所有人的行為收于眼底。這大大充盈了節目的內容量,并且改變了觀眾的收看姿態,不論是演播室里的第一敘述人還是戶外的第二敘述人知道的都只有故事的一部分,只有觀眾是處于上帝視角“全知”的。以《我家那小子》《心動的信號》《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為代表的觀察類綜藝基本確立了“演播室”+“戶外”的這一雙層敘事模式[1]。
二、觀察類綜藝節目收視分析
2018年,隨著湖南衛視《我家那小子》的熱播,“觀察類”綜藝節目迎來了一片曙光:對內,品類自身不斷探索新的維度和層次,尋求突破;對外,市場呼聲正高,所推出的幾檔節目也是收視與口碑雙豐收。如此迅猛的上升勢頭,讓各大衛視、視頻平臺紛紛把2019年的“寶”押在“觀察類”綜藝節目身上,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在播和預計播出的“觀察類”綜藝節目不在少數。人與人之間的每一種關系都有不同的形態,發生在不同的場景和情境里又會衍生出層出不窮的話題,如戀愛、婚姻、代際等,而這些都成為情感觀察類節目得天獨厚的營銷點;這其中,情感類觀察節目占比最大,除了情感類觀察節目外,聚焦職場和聚焦成長的節目也在2019年制作并推出(表1)。
1、戀愛之煩惱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的單身人口已經超過了2億,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加之隨著城市生活壓力的不斷提升,很多單身青年根本不懂得如何去開啟以及維持一段戀愛關系。聚焦于戀愛的綜藝節目也面臨著更新迭代來滿足新一代年輕人的需求,那些“蜻蜓點水”般的傳統相親節目已經失去了吸引力。2018年一檔名為《心動的信號》的戀愛觀察類節目的出現為婚戀綜藝節目打開了新的切入口。進入2019年,這一類型節目在大火之后迅速展開自我迭代和自我延展,在既有模式的基礎上衍生出不同版本。
l 湖南衛視《戀夢空間》
《戀夢空間》是湖南衛視打造的新型社交戀愛觀察節目,2019年1月10日起播出,六位素人嘉賓在江畔的戀夢小屋中共同度過戀愛時光。形式上這檔節目依舊延續了觀察類綜藝真人秀+演播室的方式,架構起戀夢小屋和戀夢觀察室的二元空間;內容上則著力于強化和深入“戀商”的主題,讓“戀商”觀察成為節目紐帶,并試圖為青年單身群體打造一本“戀商”手冊。
“理性戀商觀察員”韓雪、“戀愛預言家”張博、“夾心味戀商觀察員”梁田、“理論控戀商觀察員”周峻緯組成的常駐戀商觀察團攜手兩位飛行戀商觀察員開啟“戀商”小課堂,成為節目的又一大亮點,通過對嘉賓的言行舉止進行多維度細致觀察,帶領觀眾從兩性角度深度探析“戀商”話題。
就節目的模式而言,星素結合的戀愛觀察類節目至今已不再少見。但是在觀察素人嘉賓之余,調動觀眾情感與運用多種理論科學分析,打破單一的思維維度,實現感性和理性碰撞交融,《戀夢空間》的確做到了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若只是讓觀眾停留在走馬觀花的觀看,而不能讓觀眾沉浸到行為背后的思考,那往往會使節目陷入浮于表面的困境,而《戀夢空間》里面戀夢觀察室中的戀商觀察團在全方面觀察素人嘉賓戀愛表現的同時,也不斷通過多元化的兩性理論為節目注入理性的色彩,帶領觀眾真正進行思索。在插入理論之余,貼心的戀愛小訣竅接連出現也在不斷擊中想要戀愛的男女的心??梢哉f《戀夢空間》是一本“戀商”升級指南,是一部青年男女的戀愛社交圖鑒。
從71城市組收視數據反饋來講,《戀夢空間》開播之初收視競爭力并不明顯,但作為一檔觀察類綜藝節目,隨著節目的推進,節目中話題也在不斷發酵,最終對節目的競爭力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市場份額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上揚趨勢(圖1)。
l 浙江衛視《遇見你真好》
《遇見你真好》是浙江衛視推出的生活觀察推理節目,寧靜、王耀慶、吳宣儀、董又霖等擔任“偵察團”成員。與《戀夢空間》相似,節目也是挑選了七位素人單身青年,入住浪漫美好的“遇見小屋”,展開30天的共同生活。從相見、相識再到相知,他們以各自的方式去試著走近對方?!皞刹靾F”和親友團一起,通過觀察和分析他們的日常相處細節,導出助力年輕人的社交攻略。此外,節目組還引入了“遇見巴士”、“咕咕機”、“心情日記”等互動方式,讓每一位素人嘉賓能夠更加真實地展現他們的社交技巧、內心狀態,讓觀眾對兩性不同的思維方式一目了然。
《遇見你真好》最為直接的新亮點便是在節目中融入了諸多的“推理”元素,情感偵察員和親友團一起,觀察素人嘉賓的生活細節,并對當代年輕人的戀愛與社交行為進行推理預測和深度探討,并依據實際結果獲得“海洋之心”。這一“觀察+推理”的全新模式,與當代年輕人最新的戀愛社交方式相互碰撞,擦出戀愛類觀察節目的“新新之火”。
每一期的《遇見你真好》都包括了主片和“遇見你真好推理時刻”兩部分組成,這檔節目的市場競爭力走勢呈現出明顯的兩頭高,中間低的態勢,即開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后較為平穩,隨著情節的不斷推進,從節目播出中期開始逐漸提升,并于大結局取得另一個市場份額高峰(圖2)。
2、婚姻之圍城
l 芒果TV《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一季與第二季
婚姻也是觀察類綜藝節目熱衷探討的角度之一,芒果TV的《妻子的浪漫旅行》便是探討夫妻相處之道。節目中妻子出門旅行,丈夫組成第二現場觀察團“圍觀”她們旅行的點點滴滴,此外還有五位不同領域的嘉賓組成“懂事會”在第三現場觀察丈夫與妻子的互動。
嘉賓選擇上,節目選取了4對既有代表性,又各自有差異的夫妻作為觀察對象,表達4種不同的婚姻價值觀。4對明星夫妻實際上等同于《妻子的浪漫旅行》為觀察和審視夫妻相處所選擇的樣本。內容上,節目試圖通過制造一場夫妻“分離”,讓妻子們遠離家庭的紛繁出門遠游,讓丈夫異地觀察妻子的真實現狀,通過隔空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節目以這樣的婚姻溝通新方式,要為婚姻“圍城”尋找到另一條“活路”。第三現場“懂事會”則負責將嘉賓們的婚姻狀況進行剖析。
可以說,《妻子的浪漫旅行》魅力就在于不同人生觀、愛情觀的交錯、交流,這種交錯的魅力極大地延長了節目的新鮮感:對于未婚受眾來講,這檔節目為他們增加了一個觀察的角度,通過觀察不同婚齡的夫妻不同的婚姻狀態,不僅可以幫助恐懼婚姻的人緩解緊張,而且能夠打破婚姻絕對理想化的幻想;對于已婚受眾,大家可以從節目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或者從中學習到更為有效的夫妻相處之道。
相較于第一季,《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依舊堅守了夫妻隔空對話模式的基礎,但在嘉賓選擇上有了新的升級。這一次節目將鏡頭對準了一群新時代的職業女性,邀請在自身行業擁有一席之地的獨立女性代表,通過觀察她們在婚姻生活中的價值貢獻和情感訴求,了解她們真實的婚姻狀態,樹立中國妻子獨立自主的新形象。
以第二季為例,在2019年2月14日至5月17日第二季《妻子的浪漫旅行》的播出期間,該節目可謂在微博端不斷發酵,轉評贊均超過百萬(表2)。
3、代際之溝通
觀察類真人秀所要面臨的一大問題便是節目的續航能力。如果說只是在相對固定的場景中去觀察這些嘉賓的生活,那節目本身內容的延展性便會在很大程度上被束縛。以戀愛、婚姻為角度的觀察類真人秀扎堆,形式上再創新的發揮空間并不大,但涉及的人物關系、情感可以更為廣泛多元,而不僅是停留在男女關系的層面上。
l 江蘇衛視《最美的時光》
代際關系是一個永遠都說不完的話題??v觀近年來流行的代際綜藝,大多以“育兒”為主題,鮮有探究成年子女與父母之間的代際關系。新時代背景下,注重家風、注重家教的呼聲日益強烈,弘揚和發展孝道傳統美德的風氣日漸濃厚,孝道文化受到各方的重視。江蘇衛視推出的《最美的時光》便是這樣一檔關注孝道,定義親子代際相處的真人秀,內容上,以成年子女與父母的“代際關系”為視角;形式上,突破泛親子類綜藝桎梏,吸取“慢綜藝”和“觀察類綜藝”之所長,創造出一種“陪伴觀察式暖綜”的綜藝模式??梢哉f,該節目集合了慢綜藝和觀察類綜藝的雙重優勢:它既有慢綜藝的煙火氣和治愈力,又有觀察類綜藝的寫實映射及自我觀照。
從數據反饋上,《最美的時光》也確實是符合節目設計之初的定位,節目受到了女性、35-64歲中青年觀眾、高學歷人群、5000元及以上高收入人群的青睞(圖3)。
l 芒果TV《我最愛的女人們》
《我最愛的女人們》是由芒果TV自制的家庭代際和諧促進真人秀,節目所觀察的是一個男人如何處理生命中最愛的兩個女人之間的關系,即婆媳關系。
在情感類綜藝井噴的勢態下,《我最愛的女人們》是一次垂直化嘗試,通過準確的市場定位來創造差異性價值。與《最美的時光》虛擬的“觀察”不同,《我最愛的女人們》將旅行和觀察有機的結合:一方面,婆媳與母子是天然充滿戲劇張力的三角關系,團隊又在人物關系上多做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組合,令嘉賓既是觀察者,又是被觀察者;另一方面,節目邀請了社會關系專家等作為飛行嘉賓加入其中,參與話題討論以及對嘉賓進行互動指導,增強節目內容的深度。在嘉賓選擇上,團隊也綜合考慮了地域、家庭背景以及婚姻等多個維度,才最終選中了這四組頗有典型性的嘉賓,透過節目,“夾心餅”老公在其中呈現的智慧、責任與擔當也給予了大眾更多的思考。
這檔節目自2019年5月4日播出至今,在微博端與抖音端均取得了不俗的數據成績,其中微博相關話題點贊逾百萬(表3)。
4、情感之延伸湖
當情感觀察類節目的主題被過分挖掘后,這一類型節目的內容開始向多元化、多維度發展,并隨之迸發出了更為多元的價值觀。湖南衛視《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閨女》是兩檔定位“親情”的情感類觀察節目,與代際溝通類節目的直接相處模式所不同,節目透過長輩對年輕子女真實生活的觀察,旨在探討兩代人對婚姻、家庭、生活的不同觀念,向大眾展現出幸福生活的多種方式。
《我家那小子》由陳學冬、武藝、錢楓、朱雨辰、徐海喬展現獨居生活,并由大張偉、李維嘉、欣然三位組成情感觀察員,邀請明星媽媽們(或其他親戚長輩)在棚內觀察明星獨居生活的真實模樣,了解其生活的另一面。通過這些明星嘉賓的獨居故事,把這種中國式的新的家庭群像映射出來,擊中觀眾痛點,引發社會共鳴。
《我家那小子》的成功讓湖南衛視迅速打造了姊妹篇2.0《我家那閨女》。在《我家那閨女》中,職業的特性被更加鮮明地凸顯出來:主持人、游泳運動員、演員、退役的蹦床運動員,鮮明的職業特性帶來全新的且更為豐富的信息量,也讓幾位嘉賓的人設不再浮于空中,如何平衡事業與家庭,如何實現自我價值,如何擺脫偏見,如何面對壓力……嘉賓們多元的職業身份提供了更豐富、更有說服力的范本,也讓圍繞女性在社會生活中自我定位的探討更加深入和全面。因而對人物經歷和各自原生家庭探討維度也更加多元,在社交、婚戀、健康之外,節目開始試圖觸及網絡暴力、女性職場等更豐富的社會議題。
無論是《我家那小子》還是《我家那閨女》,明星們的日常生活組成了獨居青年圖鑒,用真實詮釋了細節,不僅滿足了觀眾的窺視欲,還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對于愛情、對于孤獨、對親子關系的呈現都能引起共鳴。對比兩檔節目的觀眾集中度,這兩檔節目均受到青少年和中青年家長的喜愛,這符合節目的觀眾定位(圖4)。
三、觀察類綜藝節目突圍之路
盡管觀察類綜藝市場看來熱鬧,但因為依賴明星、觀察者設定、受眾局限等原因,使得國內觀察類綜藝盡管有話題有熱度,但卻難以突破圈層,形成大眾爆款。如何突圍,出路在哪?
1、細分市場,深度挖掘
未來觀眾被進一步垂直劃分,不同人群關注不同的領域,更多的元素如美食、音樂、職業、社會身份等均可能會被吸納進觀察類節目的范疇,元素的豐富不只意味著內容的延展,更意味著節目與社會熱點、觀眾內心世界可建立的連接點將大大增加。例如騰訊視頻已經上線的《我和我的經紀人》和愛奇藝即將上線的《我倆這關系》便是聚焦明星與經紀人關系的職場類觀察綜藝節目,揭秘經紀人這一看上去光鮮亮麗的職業背后不為人知的一面。
2、真情實感,不忘初心
當綜藝“紀錄片化”,如何平衡“真實感”和“吸引力”將成為觀察類綜藝新的課題,戶外嘉賓要呈現他們“有趣的真實”,他們的真實程度直接影響觀察的有效性,也只有“真實”中提煉的趣味才不可復制;演播室嘉賓要展露他們“真實的有趣”, 他們負責有目的地引導話題,也可能無意識地引爆話題,因此幽默、犀利、敏銳、隨機應變都是必備的素質,同時戶外嘉賓相對于演播室嘉賓天然的話語權弱勢也要求演播室嘉賓具備更高的共情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發表有溫度的態度,引起有態度的共鳴[2]。
3、深挖大“愛”與“被愛”
綜藝節目雖然只是一種娛樂活動,但比起傻笑大多數觀眾還是青睞有靈魂的快樂。對觀察類綜藝而言更是如此。觀察之所以區別于窺視,就在于立意不同,后者僅僅是為了滿足私欲,前者卻是為了充盈思想和心靈。觀察類綜藝之所以能夠受歡迎,一方面是節目形式比較新穎,另一方面節目通過對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內容的展示、探討,增強了觀眾對自我生活的觀照,更容易產生共鳴。因此觀察類綜藝不應該僅僅是為了刺探他人生活甚至介入他人人生,而應該通過觀察讓觀眾意識到世界的多元性,理解“他們”中的“我們”,更擁抱“他們”中的“他們”。
注明:
[1] 《觀察類節目:綜藝品類新寵兒,如何持續紅火下去?》,影視前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2283023647106410&wfr=spider&for=pc
[2] 《觀察類綜藝的2.0時代,我們究竟在觀察什么?》,https://new.qq.com/omn/20190307/20190307A17BKC00
來源:收視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