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10環!”
“又一個10環!”
“連續三個10環!這是高水平的較量!”
解說員在解說臺上興奮地念出向冠軍發起沖擊的選手的成績。
事實上,這并不是運動員之間的較量,而是兩個藝人之間的較量,也是騰訊視頻和騰訊體育播出的《超新星全運會》高水準畫面的冰山一角。
《超新星全運會》是由騰訊視頻、騰訊體育和京東聯合出品打造的首個青春體娛跨界IP。在《超新星全運會》中,藝人跨界變身運動員,進行田徑項目、水上項目和綜合項目三大類比賽的備戰、比拼。自11月1日起每周四在騰訊視頻獨家播出,11月10-11日,在廣州寶能國際體育演藝中心舉行了兩場盛大的直播賽事。
藝人也只是普通的體育愛好者
于小彤以55環的成績獲得男子射箭亞軍,徐夢潔以8秒03的成績獲得女子50米短跑冠軍,王志文分別以6秒57和20秒03的成績獲得男子50米和150米短跑雙冠軍……如果不是這么一場特殊的運動會,觀眾或許永遠也不會發現藝人在體育賽事上也會有這般才能。
其實,當這些藝人離開聚光燈回到日常生活里,他們也只是普通的體育愛好者。他們也會在業余時間出現在某個射箭訓練館,或者某個籃球場。
而當他們真正以一個運動員的身份參與到高規格的體育賽事中,原有的運動能量便一觸即發,一頭扎進緊張的比賽節奏中,呈現出一個運動員該有的專注和拼搏模樣。
在團體賽事當中,團隊精神便油然而生——這也是體育精神的具體表現之一。比如拔河比賽和接力比賽,盡管隊員們很多都是臨時組隊,可當團隊一旦成形,成員們為了團隊利益與目標而相互協作,共同承擔集體責任,齊心協力,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最后成為一個強有力的集體。
面對賽場摔倒的趙粵,不顧比賽結果回頭去攙扶的選手傳遞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而不少作為非體育尖子生的藝人,盡管在比賽中大幅落后也咬緊牙關堅持到最后,則體現出奧運會提倡的“重在參與、永不放棄、永不氣餒、永不低頭”的精神。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社會便流傳“90后垮掉”的說法。伴隨著日本的喪文化和宅文化進入中國,年輕一代又被貼上“喪”和“宅”的標簽。
事實上,這是被誤解的一代。從賽場上這群90后藝人來看,年輕人該有的拼搏精神、團隊精神無一落下。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令人驚喜的體育成績,為他們所代表的年輕人正名。
體娛雙“拼”,以體育的魅力激發年輕人的青春正能量
盡管不少藝人是體育愛好者,但其實能接觸國家級專業體育教練的機會也不多,往往也是要通過國家級別以上的體育賽事才能親睹教練們的風采。
《超新星全運會》邀請到了乒乓球國家隊教練劉國梁、奧運冠軍李小鵬、亞洲飛人蘇炳添、中國女子射箭隊領軍人物張娟娟等體壇頂級運動員來為參與的藝人做指導,給藝人們提供最專業的訓練體驗,并通過他們向大眾傳達運動會的專業和高標準的理念。
“來到這里,拋下自身的光環,你就是一個運動員,你就是來學習的,你就是來鍛煉的,你就是健康的使者?!?/span>劉國梁一句話道出了運動會之于藝人們的意義。
在總教練劉國梁的安排下,蘇炳添與藝人共同參與短跑友誼賽,也讓他們近距離地感受到蘇炳添的速度和爆發力。“只有近距離地感受,才能真正知道這項運動的魅力?!?/strong>劉國梁說。
而當藝人真正感受到體育的魅力,憑借著在年輕人當中的不俗影響力,便將這份魅力傳播擴散開來——讓更多的粉絲愛上運動,增強年輕人參與體育活動,養成良好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識,從而實現全民運動,體現青春正能量。
“打小體育就不好,看了運動會之后突然也想參加運動會了?!庇杏^眾在看了此次運動會后表示。
有些較冷門、大眾參與度并不高的項目如射箭,也在幾個藝人高水準的比賽之后得到更大范圍的科普。
《超新星全運會》將年輕男藝人們的青春荷爾蒙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體現了這個年紀敢拼敢闖的陽剛氣息以及新時代青年陽光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我們總說90后一代垮掉,00后一代過于自我。其實不然,只是過去體育和藝人很少交集,受眾的雙重屬性沒有體現出來,正如藝人的體育技能在這場運動會之前也沒有被開發出來。
《超新星全運會》的觀眾在發出評論時也會出現很多專業術語,說明有那么一批喜歡明星的年輕人同時也是體育愛好者,而這場運動會只是將他們身上原有的與體育相關的正能量激發出來。
一直以來,青少年體育都得到高度重視,國家不斷通過高規格的體育賽事提升體育的社會價值和功能作用。《超新星全運會》中,專業教練和年輕藝人的引導,有利于年輕一代更加關注體育,參與體育健身運動,凝聚和煥發青春力量,繼續弘揚體育精神。
當大眾都以為這是一類娛樂性內容時,藝人們卻用認真、嚴謹、專注和拼搏的精神呈現出一場高水準的運動會,身體力行地詮釋著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
《超新星全運會》將體育和藝人這兩種看似并無交集可能性的元素放在同一個立體空間中,實現了體育領域與娛樂領域的有機結合,借此呈現出“1+1>2”的化學效果:
既通過年輕人喜歡的藝人推廣了非熱門體育項目,提高大眾對于體育賽事的認知度和參與的意愿,又讓大眾更加全面地了解藝人,發掘出其單純在娛樂領域很難被發現的特長。
體娛雙“拼”不僅實現了雙贏的局面,也讓兩個圈層實現了互相突破和融合,更是弘揚了體育精神,彰顯出競技體育的魅力,并將其滲透到每一個圈層當中。
來源:廣電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