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0
當“倍速”成了各大視頻網站的必備功能,當短視頻成為行業的最熱門風口,我們應該意識到,在這個快節奏、碎片化的時代,人們的耐心已經越來越少,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自己最感興趣的視頻內容才是王道。
這種用戶心理與觀看模式直接影響了近年來影視劇的制作:不少劇集在敘事上強調強情節、快節奏,內容上追求年輕化與娛樂化,“甜”、“虐”、“爽”成為繞不開的關鍵詞。雖說這些劇集在紓解壓抑情緒、提供休閑娛樂的層面上不無意義,但若比重過大則會導致當代影視劇藝術價值與文化價值的匱乏。
在嚴峻的劇集環境中,由新麗傳媒出品,汪俊執導,周迅、霍建華領銜主演的《如懿傳》卻逆勢而行。作為一部清宮傳奇巨制,該片沒有追求宮斗的刺激或甜寵的快感,而是從容、克制地講述了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質感厚重,意味深長。
盡管在開播之前經歷了一系列波折,開播后不斷攀升的口碑和播放量印證了《如懿傳》的過硬品質。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這部劇有太多的東西值得觀眾靜下心來,細細品咂。
以正劇格局、宏大氣度書寫封建王朝人性挽歌
8月20日,備受期待的清宮大戲《如懿傳》終于徐徐拉開帷幕。一開局,就從弘歷選福晉的視角切入,帶出前朝與后宮之間千絲萬縷的關聯,著手構建交織著忠誠與背叛、欲望和野心的清宮權力版圖,頗具正劇的格局與氣度。
同時,開篇也奠定了該劇的悲劇基調:弘歷因為富察家族的勢力而被迫選瑯嬅為嫡福晉,如懿也被姑母視作家族的希望,兩人從一開始就身背責任的枷鎖,雖愛情做依托,但也難逃命運的桎梏,為他們未來不幸的婚姻埋下了種子。
在故事主線上,《如懿傳》摒棄了所謂“大女主戲”的常見套路。這里并沒有一路上揚、頻頻開掛的“打怪游戲”模式,也沒有攻于算計、逆襲反殺的復仇戲碼,第一眼觀感遠遠不夠“刺激”。
但漸漸地,觀眾不自覺地融入了女主的成長歷程,與她一起體會起伏跌宕、愛恨交織的人生況味。這種有層次、有深度、有余韻的審美感受,在以往的宮斗劇中并不常見。
賦予作品以悲憫的歷史嘆喟與人文關懷,是這部清宮劇的最獨到之處。正如導演汪俊所言:“《如懿傳》更像一首挽歌,是對封建帝王婚姻的控訴,夾雜著人性的困境。”當后宮無情的一角漸漸揭開,爭寵者的貪婪丑陋與被棄者的凄苦無奈都收攏于鏡頭中。
最可悲的是,宿命在她們進入后宮那一刻已經決定,就像乾隆所說,“從此以后,你生是紫禁城的人,死是紫禁城的鬼”。群芳博弈中并不存在所謂“勝者”,每個女人都是封建王朝權力的犧牲品。
可見,該劇已經超越了權力爭斗的常見視角,以“宮斗”的形式反對“宮斗”,而不是讓觀眾去學習效仿,這種高遠立意和正面引導極為可貴。
從容自若,細致勾勒,在克制的敘事節奏中漸入佳境
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如懿傳》反其道而行,沒有刻意迎合觀眾的興趣點,而是選擇踏踏實實、不疾不徐地講好故事,成就了自身從容自若、平緩克制的美學特色。
對于體量龐大的宮廷正劇來說,前幾集是布局埋線和奠定基調的階段,需要為后續劇情埋下伏筆。因此,《如懿傳》前幾集的緊張度不高、沖突性不強,保持著和緩的敘事節奏,信息量卻是巨大的。這對于習慣了強節奏的觀眾來說,可能一時之間不太適應,但靜下心來,就會被劇中絲絲入扣的鏡頭語言所吸引。
擅于鏡頭語言傳遞信息、表達情感,是本劇的一大特色,比起單純靠對白推動劇情的劇集而言更具藝術性。如在太后責罰如懿一場戲中,導演將鏡頭推至海蘭。雖然沒有一句臺詞,但海蘭關切的眼神一下說明了她與如懿感情的深厚。
又如如懿幫助海蘭時,乾隆只用了一個眼神就與如懿演了一出好戲,不僅讓如懿免除受罰,還幫她得償所愿。如果倍速播放或者拖拉進度條,眉眼間傳遞的微妙、復雜的信號很可能被忽略。
還值得一提的是,劇中的鏡頭語言還捕捉了很多生活化的細節和場景,有網友評論“最吸引我看下去的,是無處不在的生活感”。四季的更替,清晨的鳥鳴,窗外的雨聲,宮殿的鐘聲,香爐的煙霧,佳肴的熱氣……這些視聽意象營造出極具煙火氣的生活氛圍,形成了一種生活流敘事。
在這樣的氛圍中,如懿總以作畫為消遣,還常與好閨蜜海蘭一起繡花聊八卦,后宮嬪妃聚在一起也并不都是密謀,更多的是品茶話家常,摘薄荷葉做洗澡水。此類細膩生動的小細節在歷史化的情境中突出了帝王、妃嬪生活化的一面,為全劇平添了盎然生趣與真實質感,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
在背景交代、情緒鋪墊和人物陸續登場后,《如懿傳》從第七集開始進入高能劇情,上到妃嬪下到宮人,各種危機初露端倪。在近一周的劇情中,如懿的境遇更加危險,群芳爭艷也達到白熱化程度,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節奏的一張一弛之間,給人以漸入佳境的觀劇體驗。
戲骨云集奉獻炸裂演技,將人性困境置于觀眾視野
在目前播出的劇集中,《如懿傳》的主要人物悉數出場。領銜主演周迅、霍建華,戲骨鄔君梅、陳沖、張豐毅,實力女演員董潔、張鈞甯、辛芷蕾、童瑤、胡可、何泓姍等人共同繪就一幅錯綜復雜的清宮人物圖,并縱深挖掘故事背后的人性善惡與人心復雜。
對于主演周迅來說,從少女時代的青櫻格格一直演到到斷發廢后的如懿,無論是年齡還是心理跨度都非常大。如果說該劇播出伊始,網絡上還對年過四十的周迅出演青蔥少女頗有微詞的話,隨著劇情的推進,觀眾已經被她的炸裂演技深深折服。
無論是和雍正皇帝對峙的倔強剛毅,被熹貴妃刁難后手燙傷的眼神和表情,還是聽聞姑母去世后由啜泣到嚎啕的悲痛欲絕,都被她詮釋得淋漓盡致。正所謂“遇強則強”,霍建華也精準地抓住了從弘歷到乾隆不同階段的心理特征,奉上了職業生涯中的優質表演。
除了兩位主演,鄔君梅、陳沖等老戲骨的表現也令人嘖嘖驚嘆。由陳沖飾演的皇后烏拉那拉氏開場便正面對峙鄔君梅飾演的熹貴妃,冷語相向眼寒如冰,爭斗一生不死不休,來去之間霸氣難掩堪稱“雙王炸”,演技大賞點燃了眾多人的觀劇熱情。
劇中,深處權力漩渦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與掙扎,步步謹小慎微,權衡利弊。不但如懿如此,就連萬人之上的皇帝也無法為所欲為,必須要在前朝和后宮之間保持各方勢力的均衡。
《如懿傳》向這種進退失據的人性困境發出深層次的追問,在宏大的歷史文化背景中揭示了人性的畸變與失落,并以此提醒人們,向權力巔峰的進階之路并非繁花盛開,而是鮮血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