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4
對于快速發展的行業現狀來說,求新求變無疑是任何一檔致力長青的綜藝都要面對的問題,而走到第三季的《跨界歌王》,也一直在積淀中不斷尋求自我突破,依然在音樂類型節目中呈現出開創性的標識和獨特的樣態。
不難發現,不管在舞美、編曲、環節設計還是節目概念上,新一季的《跨界歌王》都有較大的升級和強化。與之對應的是,節目的發展坐標愈加明確精準,差異化路線更加凸顯,一以貫之的“跨界”精神內核和“看歌”節目概念也得到進一步深化。
充分開掘自身優勢,純粹化節目訴求,簡單概括,突破、特性和體驗,可謂是《跨界歌王3》保持生命動能的核心發力點和關鍵所在。
關鍵詞一:
跨界無界,敢于突破
對于市場反響不錯的季播綜藝來說,因為有過之前賞心悅目的觀看經驗,觀眾無意中會對新一季節目有更高的心里期待。因此,新一季的《跨界歌王》也在熟悉的味道基礎上,及時吸納、融合更豐富多元、有吸引力的元素和設計,在為觀眾帶來全新觀感的同時,也在突破中擴充了節目的意義空間。
在《跨界歌王3》總導演宮鵬看來,舞美作為一個節目的符號,是品質的體現,舞美形式也一定要契合節目所要表達的訴求,因此,從第一季到第三季《跨界歌王》根據“看歌”的制作需求都選用鏡框式舞臺,但在這基礎上,也不斷嘗試在節目空間中增加創意性的理念和手法。
《跨界歌王3》總導演宮鵬(左)
除了有“去邊界化”的環屏裝置、升降機械舞臺、百組光源組成的燈光點陣等精致化細節增強節目的格調感,新一季節目在觀眾席上做出較大改造,體現出live house的概念,看似不足輕重但實則為觀眾“看歌”營造出浸入式氛圍和基礎狀態,也擔負了緊密連接傳遞、接收兩個場域的重要作用。
另外,節目在呈現方式上也有較大改變,更多地用投影這種軟性介質打造空間質感,拓展舞臺想象力的可能性。同時,在場景調度上更多地將藝人從舞臺上面請到了舞臺下面,以最大程度上增加跟觀眾的零距離互動,讓觀眾跟舞臺和整個演出結合成一個整體。如此一來,既極大充實了現場觀眾的融入感,也讓節目在電視化傳播中提高了畫面的完整度和視覺觀賞性,為屏幕前的觀眾帶來更深層次的異質審美體驗。
一方面,節目中的一切視覺元素的創新探索,根本上還是為了服務于節目特性的深化和內涵的表達,有助于最大化釋放節目價值。另一方面,圍繞舞臺呈現的改變,雖僅是《跨界歌王》突破式發展的一個體現方面,但也暗合了節目所倡導的敢于“跨界”、突破自我的精神主旨。
關鍵詞二:
回歸音樂屬性,夯實“看歌”特性
不同形態的音樂類品質節目都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從這個維度上看,《跨界歌王》的大眾屬性和全民性價值體現得更為強烈。
參賽選手不是專業歌手,這是節目“跨界”概念的邏輯起點,而在選手競演過程前后傳遞出的關于選擇、勇氣、挑戰、成長的智慧和能量、挑戰自我、突破自我的魄力和精神則是節目借由“跨界”的形式想表達的真正內核。
宮鵬導演介紹說,跟其他節目相比,《跨界歌王》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其一直強調的是“看歌”概念。確實,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拼純唱功的《跨界歌王》并不是一個特別嚴謹的音樂類型節目,而是更具融歌唱、表演、跳舞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意味。正因為如此,節目自身找準定位,一直在努力營造一種“看歌”的氛圍,不單純強調競技性,最重要的是實現通過音樂去說故事、傳遞知識和精神力量的目的。
具體而言,在表演模式上,《跨界歌王》選手在歌曲演繹形式上突破傳統音樂表演,實際上是用音樂劇方式帶動情緒推進,不單在從聽覺上、也在視覺上刺激觀眾,從而激發共鳴釋放感染力。
比如,節目中韓東君演繹《我們不一樣》時,從自己的經歷和視角出發,將表演和歌唱合二為一,生動再現臨時演員群體的工作狀態,表達任何人都應有奮斗、敬業、進取的態度和精神。另一個層面,借助音樂劇的形式,讓藝人與觀眾進行個體化經歷和感受的分享,也在通過年輕偶像的力量傳遞堅守夢想、克服困難的節目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跨界歌王》評委選擇上的多重考慮,也讓節目的含量和底蘊更為深厚?!?strong style=";padding: 0px;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評委要有一定的專業水準,同時還要考慮搭配的方式。”宮鵬解釋說,《跨界歌王》中的評委都承擔著各自不同的角色功能。
比如,黃子佼扮演的更多的是樂評人的作用,想觀眾解釋、普及歌曲背后的創作背景、翻唱情況等外圍一些的東西,薛之謙作為專業的唱作人,更多地圍繞歌曲演繹、呈現本身表達觀點,并擔負一定的綜藝功能,而譚維維則更多地從女性視角出發,從更加細膩的情感層面關注音樂本體和唱演人的表現。這樣,三個不同維度的評判方向既能包含樂理知識和專業評判,也能從討論音樂本體中延伸出較好的綜藝效果。
關鍵詞三:
多元化革新,體驗感升級
除了沉浸感更強的直觀視聽感受,更為深度的心理體驗,或許也是《跨界歌王3》讓用戶產生黏性的重要原因,而這也正是發揮節目特色和體現特性的一大路徑??上攵?,要想促成這種效果的實現,節目組必然要在多個層面上做出了針對性調整。
宮鵬透露,跟前兩季另一大不同點是選歌和編曲更多地放到了藝人的手上,達到“定制改編”的效果,比如劉洲老師幫寧靜定制編曲的《定軍山》,因為更了解藝人的音域、演唱風格特點,使得鏗鏘的節奏和極具爆發力的嗓音相得益彰,取得了個人性很強的演繹效果。而且,不同的編曲老師在曲風上各有擅長,專屬定制也會讓音樂的完整性更強。
在節目的環節設計上,《跨界歌王3》另一大明顯變化是互動感和嘉賓的真人秀部分加強,增添了更多綜藝元素。
除了可以幫助觀眾打破對藝人的固有認知,看到他們的另外一種狀態,宮鵬解釋說,通過這種方式也能讓藝人打開音樂背后的東西,聊聊個人經歷、人生態度、情感故事,由點帶面地變成一個泛性的話題,大家都能參與進去,不是純粹是惡搞、搞笑或胡鬧,因為所有東西原點是歌曲演繹人的故事以及這個場景里面這些人的狀態,在觸動觀眾切身體會中,引發一些思考。
另外,節目在選擇參賽藝人時注重年齡層次的劃分,三季下來都是老、中、青相結合,同時結合他們的音樂屬性特點,滿足不同維度的觀眾需求,但第三季在這種內容訴求上更加清晰,同時整個節目中呈現歌曲的包容性和涵蓋性更廣闊。
而于參賽藝人來說,《跨界歌王》最大的吸引力應該也莫過于“體驗”了。最直接的表現是,暫時改變已經固定的生活模式、生活軌跡,即使有壓力也要來到全新舞臺去重溫年輕時候的唱歌夢想,去嘗試一個不同的角色,況且,舞臺的專業性和時尚性也能幫助自己作出新的突破和呈現。而這,正是節目所鼓勵的勇于跨界、自我挑戰的精神,傳遞出陽光向上的正能量。
從以上來看,《跨界歌王3》在堅持“跨界”核心模式基礎上,輔以賽制、舞美、細節設置等多元創新元素的革新,不斷升級“看歌”概念,強調體驗感,更多擴充節目內涵,稱得上行業示范之作。
來源:廣電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