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9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毛片-020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久久-国产视频一级二级三级

2018年超50檔文化類綜藝蓄勢待發,這釋放了哪些信號?

2018-03-06

不得不說,央視推出的《國家寶藏》,口碑與收視率持續雙贏,掀起了一股弘揚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熱潮。隨著文化類節目的持續走紅,藝人嘉賓自然不能缺位。事實上,實力派藝人已經成為文化類綜藝的標配,而藝人要在文化類綜藝節目中“圈粉”,除了實力與才學,還要有真誠的態度。

 

真才實學或成嘉賓必備技能

 

文化類綜藝既然“門檻”高,那么藝人必須亮出自己的真才實學、文化底蘊,才能在這樣的舞臺上帶給觀眾驚喜,實力圈粉。

 

首先是實力和才學。《聲臨其境》第一期節目中,趙立新化身《魂斷藍橋》中風流倜儻的上尉軍官,用聲音講述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有情人相愛相知卻不能相守的愛情故事,堅定而又深情?,F場,他多維度挑戰各種語言,用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進行跨越式演繹,圈粉無數。參加《聲臨其境》后,趙立新的影視公眾人物影響力榜單排名提升了近1000位。


微信圖片_20180306111727.jpg

其次是文化底蘊。《國家寶藏》中,主持人張國立的文化功底和表演經驗毋庸置疑。明星國寶守護人在節目中能有令觀眾稱贊的表現,也與他們自身的知識文化積淀分不開。在浙江博物館特輯中,孫淳要守護的國寶是唐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他對“彩鳳鳴岐”琴的喜愛溢于言表,向博物館工作人員提出了非常專業的“十萬個為什么”,以至于工作人員如此評價,“我當時一聽就知道他是懂行的人,而且很喜歡古琴”。

  

文化類綜藝節目比較新鮮而且“門檻”高,明星一旦抓住了機會,展現了實力,帶來了驚喜,也就更容易顯得特別有質感,更能“圈粉”。

 

文化類綜藝將迎來全面爆發

  

眾所周知,央視接連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等文化類綜藝節目,掀起了一股弘揚傳統文化的熱潮。隨后各大衛視紛紛跟進,文化類綜藝節目紅了整整一年。及至去年12月央視推出的《國家寶藏》再次成為全民話題,刷新了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新高度。

  

《國家寶藏》是一檔文博探索節目,由故宮博物院聯合上海、南京、湖南、河南、陜西、湖北、浙江、遼寧九家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推出,每一期推薦三樣“鎮館之寶”。節目采用小劇場、實地走訪、現場訪談的趣味形式,講述每一件國寶的“前世今生”。該節目一經推出,就在網上獲得了9.2分的高分,國寶及其背后的故事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網友紛紛為自己家鄉的博物館“打call”,話題討論度一路走高。

    

事實上,今年是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大年”,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50檔文化類綜藝節目正在或即將播出。


湖南衛視的配音節目《聲臨其境》、人文美食結合的《回家吃飯吧》;

深圳衛視推出《一路書香》,以書店老板的形式做文化類探索;

北京衛視繼續做《中國故事大會2》,濮存昕、張國立等老戲骨將帶來文化類超強綜藝《我是故宮講解員》;

東方衛視則有人文類的《匠心傳奇》和科技類的《科技大沖瘋》;

央視將推出名人讀信的文化綜藝《信·中國》。

另外,網絡上的文化類綜藝更是全面開花。

 

不難看出,今年的文化綜藝類節目,已跳出了“詩詞”“成語”“朗讀”的范疇,內容更加豐滿,元素更加豐富,表現形式也更加多元。

 

被挑剔,實力演員成為文化類綜藝的標配

 

必須承認的是,藝人已經成了文化類綜藝的標配。有節目組直言請明星是為了吸引觀眾。而《國家寶藏》的“粉絲”們表示:“為了讓年輕人更多關注國寶才找了這些年輕人喜歡的明星!”

 

《國家寶藏》在節目形式上靈活運用了明星元素,釋放出了無限活力。節目組邀請了王凱、段奕宏、劉濤、易烊千璽等演員助陣,通過小劇場的形式來講述文物的“前世今生”,讓每位明星完成對一件國寶的守護。這讓人覺得新鮮有趣,通過明星演繹的一個個片段,古老的文物變得鮮活可感,文物的價值也得到了傳遞。文化類綜藝節目即使想要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表現出親近感,也必須尋找與自己節目相符的明星嘉賓。

微信圖片_20180306111734.jpg

當然,文化類綜藝節目對明星的選擇比較挑剔?!秶覍毑亍分破擞诶僭硎荆骸拔覀儧]有那么多的經費,把大把的錢花在藝人薪酬上,特別感謝參與錄制的明星藝人,他們更多的是被我們這件事情所吸引?!?/span>

 

另附:文化綜藝,讓傳統文化走向大眾生活

 

2017年,文化類綜藝節目因創新的節目形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而得到了眾多觀眾的認可。無論是口碑評價還是收視率表現,文化類綜藝節目在眾多電視文藝節目中都十分搶眼。繼《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和《國家寶藏》之后,今年春節期間,文化類綜藝節目再次為觀眾奉上豐盛的文化大餐。

 

《經典詠流傳》:傳統文化走向大眾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鼻宄娙嗽哆@首“孤獨”流傳了300年的小詩,日前在《經典詠流傳》節目中經由來自鄉村的師生質樸演唱,一夜之間在網絡上迅速走紅。無獨有偶,《明日歌》《將進酒》等多首觀眾耳熟能詳的詩詞,都在“和詩以歌”的形式下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經典詠流傳》是央視在大年初一推出的一檔全新文化類綜藝節目。該節目采用詩詞與現代流行音樂相結合的方式,在傳統詩詞文化中融入時代和流行元素,重新激活傳統詩詞生命力的同時,收獲了一眾年輕觀眾的肯定,豆瓣網上的評分高達9分,不少網友都表達了對該節目的極大興趣。

微信圖片_20180306111738.jpg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看來,《經典詠流傳》這類節目的成功之處,在于給世界傳統文化的傳播難題,找到了一種中國式的解決途徑——以跨界創新的節目模式、豐富多元的表現內容,實現更深層次、更高格局的價值引領。


“這一年多來,電視文化綜藝節目雖迎來了迅猛發展,但是‘益智答題’和‘朗讀誦讀’占據了很大比例,市場跟風嚴重。當我們翹首以待文化類節目在資源、品類、形態上實現更多突破時,這類文化綜藝節目及時為我們樹立了新的文藝美學標桿,在音樂美學和詩詞美學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崩溱≌f。

 

《舌尖3》:呈現食物制作背后的文化訴求

 

大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舌尖3》)在央視播出,繼續帶領觀眾“熒屏尋味”。不過,與前兩季不同的是,《舌尖3》中除了對美食的描述,還展現并挖掘了制作美食的器具、美食背后的文化內涵和地方風俗。


如第一集即以“器具”獨立成篇,講述了刀、壇、鍋、盤、碗等美食器具的故事。對此,《舌尖3》總導演劉鴻彥說:“我們希望在呈現出食物是怎么制作的同時,也能把美食背后附著的東西挖掘和呈現出來?!?/span>

微信圖片_20180306111742.gif

盡管一些沖著美食而來的觀眾對此表示了些許失望,網絡上對于該系列節目的評價也存在很大爭議,但節目播出后不僅保持較高收視率,影響力也絲毫沒有減弱。據美蘭德公司監測統計,截至2月27日,優酷、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的《舌尖3》相關視頻點擊總量突破兩億次。

 

在業界看來,由于前兩季帶來的現象級傳播效果,“舌尖”系列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文化載體。無論是“稀豆粉”“胡辣湯”還是“石花膏”,這些地方美食都已相應轉化成標志性的文化符號,散發出獨特的文化魅力。


有評論人士認為,表現食物誘人的味道是容易的,但是呈現食物背后的歷史和文化是有難度的。為此,《舌尖3》的主創團隊在創作之初就表達了創新的決心。當然,改變風格也可能會令觀眾難以接受。不過,“即使冒險,也要對美食文化的創新表達進行探索?!?/span>

 

觀眾更愿意為文化買單

 

實際上,無論是春節期間文化娛樂市場上高漲的文化消費熱情,還是熒屏上人們對于高質量文化節目的需求和歡迎程度,不難看出國人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和自豪。


近年來,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下,一大批文化類節目,尤其是以央視和部分衛視臺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類綜藝節目的出現,令綜藝節目從一味的喧囂轉向了對高雅和品位的追求。隨著近年來多檔優秀文化類綜藝節目相繼熱播,2018年,文化、科技含量十足的節目依然受到制作方的青睞。

 

開年以來,多家衛視相繼推出了多檔文化類綜藝節目。如深圳衛視開播的《一路書香》,圍繞經典文學、古老文化印記、文學名人故地等,將讀書與行走相結合,在一座座絲綢之路歷史文化名城中開啟一段段文化之旅;

 

浙江衛視《小城故事》則走進國內各具特色的小城,以“寓教于樂”的方式為觀眾緩緩揭開小城文化的神秘面紗,領略中華小城歷史文化的風韻;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謝謝了,我的家》,透過一個個家庭,構筑出中國人的文化圖景,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情感共鳴,從而重新定義了“家風”——來自生活、尊重生活、指引生活;

 

江蘇衛視推出的《最愛故鄉味》,以“美食+親情+鄉愁”的模式,帶著家人親手制作的家鄉美食遠赴海外,讓春節無法歸家的游子能在第一時間嘗到家鄉的味道……

 

隨著以傳統文化傳承傳播立意的文化類綜藝節目頻繁出現在熒屏上,越來越多的年輕觀眾成為這類節目的主流觀眾。數據統計發現,《我在故宮修文物》《見字如面》等一系列人文類節目的受眾群體以“85后”“95后”居多。

 

這一方面證明了文化類節目的活力和魅力,同時也為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持文化類節目旺盛的生命力,如何留住年輕觀眾,成為文化類節目生產、傳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資料來源:廣州日報、中國文化報)

來源:指尖綜藝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