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9
這兩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崛起,一直有一種聲音,就是電視廣告即將沒落了~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看電視廣告的人越來越少,但投放電視廣告的品牌依然絡繹不絕,難道這些大品牌都不評估的嗎?
其實這里至少有三點原因:
第一點就是電視廣告并沒有沒落,而是進行了重組,出現了像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這些超級衛視。當然一些地方頻道,由于缺少優質內容,確實慢慢的落伍了。
比如剛剛過去的2017年,就出現了很多現象級的電視劇,比如湖南衛視的《人民的名義》獲得了3.66%的收視率,最高的時候達到7%,是近幾年來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
除此之外,還有《歡樂頌》、《那年花開月正圓》、《我的前半生》等熱門的電視劇。而這些高收視高播放量的電視劇毫無疑問都是來自四大衛視。
第二點,就是廣告的“鄭重感”,或者用一種老派的話來說,叫廣告的權威性,它源自人們對于平臺的信任。這個東西沒有量化的指標,但是它確實是人們的心理感受。
舉個例子,比如你在電影院看到的映前廣告,它的權威性就比視頻網站的貼片廣告要強;比如你看到的電視廣告,它的權威性就比新媒體推送的廣告強。
一般來說,越是官方的,門檻高的,他的權威性就越強,反之自然就越弱。
比如,很多面膜品牌,一開始都是微商起步,在公眾號上投放廣告;但是,公眾號上的廣告,觀眾對于它的信任度又有幾分呢?
所以等到企業慢慢做大時,它請了代言人,投放了電視廣告,通過電視廣告的權威性為品牌背書。這么做只為了告訴你,“我們的產品是好東西,你看都上電視了”。
第三點,電視廣告形式的不斷創新。當傳統的15秒硬廣沒有效果時,配合劇情的創意中插崛起了;當受眾的注意力越來越分散的時候,綜藝節目內的環節植入崛起了。當傳統的廣告無法拉動流量時,電視綜藝的專場植入出現了。
十幾年前,那時候的電視廣告還是以傳統的15秒硬廣為主,品牌只要在電視上投放廣告,可能立馬就能賣斷貨。我曾經聽電視臺的老前輩說過,有些廣告主為了能夠在電視上投放廣告,拎著幾麻袋的現金去電視臺。哪像現在不拖著付款就不錯了。
2012年之后,廣告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傳統的硬廣效果已經不那么明顯了,很多觀眾,一到廣告,可能就會選擇換臺。這個時候,節目冠名和贊助成為了一種新的形式。
(快手APP冠名湖南衛視《聲臨其境》)
但是,品牌并不一定都需要做節目冠名,畢竟節目的冠名費都要大幾千萬,甚至數億人民幣。這個時候,就需要一種更靈活的廣告形式,就是專場廣告。
什么是專場廣告?
專場廣告,就是針對綜藝節目中的某一期而不是整季進行的廣告投放,這種植入形式在時間上更加靈活,爆發力更強,很適合品牌根據節點進行廣告投放。
之前,我們執行的faceu激萌《快樂大本營》專場,效果就十分顯著,節目播出后,激萌APP在AppStore的實時排名升至11名。
激萌APP《快樂大本營》專場
這兩年,還有一種廣告形式非?;?,就是創意中插。這種廣告形式最初起源于網絡視頻。他將廣告的內容嵌入到節目的劇情中,最后通過反轉,展現品牌。
一來,這種廣告形式受眾沒法快進和跳過,廣告的到達率高。二來,這種形式的廣告,受眾基本也不排斥,甚至還覺得挺有趣的。
隨著這次中插廣告在網絡端的火爆,電視綜藝也開始引起這種新的形式,比如之前,我們為最右APP執行的《中餐廳》項目,就是以創意中插的形式植入的。
最右APP《中餐廳》創意中插
“電視不死,內容為王”,才是電視廣告未來的發展趨勢。電視平臺依然是品牌主進行廣告投放優選平臺之一。當然,能否打造優質內容將會是電視臺未來能否走下去的關鍵和核心。